拿股权做抵押贷款,工商局就是起一个公证的作用,到期不能还款,股权就给银行了?

一、什么是股权质押
股权质押就是把“股票持有人”持有的股票当作抵押品 向银行申请贷款或为第三者的贷款提供担保的行为,通常发生在股东急需流动资金而又无法变现股份的情况下。银行或信托公司通过发行信托计划以获得投资人资金,随后将资金借给上市公司股东并收取利息,股东则把股权质押给信托公司作为担保。

在这一过程中,股权在质押时通常都会进行“打折”(质押率),一般由质权人规定,多为股票20日平均价格的3折到5折之间。举例来说,某公司股票基准价格为20元,质押率为3折,交易数量1亿股,融资成本为10%,期限为360天。那么股票交易价格为20元*30%=6元,获得的融资额为6元*1亿=6亿元,每年支付的利息为6亿*10%=6000万元。

今年3月到6月,股市行情看好,不少上市公司股东“垂涎三尺”,甚至将流通股也质押“上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场一共发生了2563次股权质押,近70家公司折价幅度超过50%,A股股票质押的总体规模约为5000亿~6000亿元,全市场股票质押的总市值约为2.53万亿,股权质押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同时,股权质押的比例也水涨船高,仅5月以来就有20家公司质押了近20%股权,其中长江证券5月来共质押了7.04亿股,涉及市值高达125.56亿元。

对股市而言,如此庞大的质押规模虚高了股市前景,股权质押概念股一路飘红,甚至跑赢大盘,影响大盘走势。据统计,5月以来,股权质押股票平均涨幅高达43.82%,远高于上证指数的14.96%和沪深300指数的11.77%。

二、股权质押存在的风险
急速前行的股权质押看似“气势磅礴”,实则“外强中干”,短时间大盘下跌3成危机。为此,银行或者信托公司在股权质押时通常会设立防火墙,即预警平仓线。当股市下滑,股票价格跌到了警戒线价格或以下,上市公司就需要补充资金使得股票与现金的总值要高于警戒线价格,若股价跌到平仓线时,股东未能补充质押或用现金偿还部分融资款项,此时信托公司有权将质押股权强行平仓。

举例来说,上市公司将10亿股权质押给某金融机构获得5亿的贷款,机构对于质押的股权会设置警戒线和平仓线,分别是融资规模的150%(7.5亿)和130%(6.5亿)。如果股价下跌触碰到150%的警戒线,即10亿的股权下跌至7.5亿,那么上市公司就需要补仓;如果股权价值进一步下降到6.5亿,那么机构就会强制平仓,股权从上市公司手中转移至金融机构手中。

今年上半年发生股权质押的891家公司中,已有79家公司在30%质押率、160预警线的假设情景下出现了急需补仓的警告,上市公司行情岌岌可危。

更可怕的是,如过股价持续暴跌,将触发股权质押的大面积清盘,作为出资方的银行或者信托风险也会“变现”,甚至压倒资本市场。这是因为,股票质押的连续爆仓会导致上市公司的迅速瓦解,市场恐慌之下股民信心全无,跌停的股票无法卖出,银行或信托资金无法回流,导致坏账。此时,作为接盘侠的银行和实体经济就会承受比较大的冲击成本以致无法脱身,股市也会因股权质押的风险暴露而遭遇恶性循环。

7月9日,银监会出手救市,表示已到期的股票质押贷款双方可重新合理确定期限。濒临平仓风暴的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获得了一次喘息机会。然而,强平危机的暂时解除并未减退市场对股权质押的关注,复盘时机的把握都还存在不确定性,高杠杆融资业务的流动性风险还需更多措施的调整与控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